快乐的明月6P
![]()
拒服兵役事件:7个核心质疑,一次性说透
菏泽拒服兵役事件引热议?7个核心质疑,我一次性说透
之前我发了山东菏泽三名学生拒服兵役的视频,绝大多数网友为他们惋惜,但也有部分网友提出了尖锐质疑。今天我就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一一拆解,聊一聊背后的法理与情理。
1. 这真是菏泽的事?没瞎编博眼球吧?我是菏泽的怎么没听说?
先上实锤:这事千真万确,是菏泽某县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2025年9月22日发布的官方通报。通报里不仅写了三人姓名和户籍地,连他们的定兵方向——分别是武警某部和空军某部——都写得明明白白。咱菏泽人向来有尚武拥军的传统,出这样的事谁都觉得不光彩,但“否认”解决不了问题。另外,每天发生的新闻成千上万,咱不知道某个新闻很正常,但是没必要上来就喷,可以查查新闻看看,再决定喷不喷。
2. 服兵役是自愿的吧?为啥非要逼着人家去?
这里要厘清一个关键:报名参军是自愿的,但批准入伍后就成了法定义务。
这三个年轻人是自己在全国征兵网填的表、报的名,主动通过了体检、政审,还签了《依法服役承诺书》。从签字那一刻起,就不是“想不去就不去”了,要知道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神圣职责”。要是大家都签了承诺又反悔,征兵工作没法推进,国防安全更是无从谈起。
3. 他们到底错在哪?这么罚是不是太狠了,公平吗?
这三人的错,集中在三点:
违背契约:自愿签字承诺服役,却临时变卦,无视最基本的诚信;
触犯法律:经多次教育仍逃避服现役,违反《兵役法》和《征兵工作条例》;
扰乱秩序:他们的行为让当地征兵流程受阻,也给其他适龄青年传递了“服兵役可随意反悔”的错误信号。
至于处罚,纳入“履行国防义务严重失信名单”、全县通报批评,都是按规定来的。之前山东某地之前的拒服兵役者还被罚款7万多、户籍备注“拒服兵役”。
4. 你知道他们为啥不愿意去吗?说不定有隐情,别瞎评判!
通报里写得很清楚:两人嫌“定兵方向不满意”,一人说“不适应军事化管理”。这算“隐情”吗?
军营不是旅游景点,不能挑三拣四选去向;军事化管理本就是军营的常态。要是“不满意”“不适应”能当逃避理由,那边防战士嫌条件苦、海军战士嫌出海累,是不是都能不去?真有特殊情况,比如突然查出重病,法律也规定了退回流程。
5. 有人说“不去也好,真打起仗来还能保命”,这想法对吗?
这种说法既狭隘,又让人心寒。先不说“打仗”是极端假设,咱现在能安稳上班、安心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边疆战士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地里站岗,是海军官兵在茫茫大海上守着舰艇,是无数军人扛着责任、吃着苦换来的。要是人人都抱着“怕牺牲就不服役”的心态,国家没了屏障,哪还有安稳日子过?
退一步说,军队本就是“大熔炉”:队列训练能磨掉散漫,负重拉练能练出韧劲,集体生活能教会担当。他们逃避的不只是兵役,更是一次能让自己“脱胎换骨”的成长机会。
6. 你有啥资格说别人?有本事让你家孩子去当兵啊!
首先,服兵役有严格的年龄、身体条件限制,不是“想让孩子去就能去”。如果符合条件,能去部队锻炼几年,是这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事。其次,评判对错的标准,是法律和公序良俗,不是“是否亲历”。
7. 别把人一棍子打死!就算受了惩戒,人家也有别的出路,你咸吃萝卜淡操心!
别低估了“国防义务失信”的代价——这不是简单的“记过”,而是会影响一辈子的“信用污点”。
一旦被纳入名单,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政审第一步就会被卡;想贷款买房、买车,银行查征信时看到“拒服兵役”记录,大概率会直接拒批;就算找普通工作,好点的企业做背景调查,这一条也可能让你错失机会。
“条条大道通罗马”不假,但“诚信”和“守法”是所有路的“基石”。自己把基石挖掉了,路自然会越走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