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为什么古称曹州呢?

菏泽 更新于:2025-04-19 19:17
  • 用户8185386948329

    菏泽古称曹州,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命名习惯。以下是几个原因:
    1. "历史沿革":曹州在历史上是曹国故地。曹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其故地后来被秦朝设置为曹县。到了元朝时期,曹县升格为曹州,成为地方行政单位。
    2. "地理特征":曹州地处古黄河流域,因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而得名。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曹州地区也多次受到黄河泛滥的影响,因此得名。
    3. "历史名人":曹州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如曹操、曹植等,他们对曹州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4. "文化传承":曹州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曹州文化在民间有着广泛传承,如曹州木版年画、曹州梆子戏等。
    5. "行政区划调整":明朝时期,曹州成为直隶州,清朝时期升格为府,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曹州名称一直沿用至民国时期。
    综上所述,菏泽古称曹州是由历史沿革、地理特征、文化传承和行政区划调整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举报
  • Y华O

    曹州变迁述略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于今定陶县置西兖州,后徙左城。北周宣政元年(578)改西兖州为曹州。曹州之名自此始。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曹州为济阴郡,郡辖县九 济阴(郡附郭县)、外黄、济阳、成武、冤句、乘氏、定陶、单父、金乡。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济阴郡为曹州,辖济阴(郭下县)、定陶、冤句、离狐、乘氏、蒙泽、普阳等七县,其年省普阳县,武德五年(622)以废梁州之考城来属,太宗贞观元年(627)省定陶、蒙泽二县并入济阴县。贞观十七年(643)以废戴州之成武县来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曹州为济阴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为曹州,辖济阴、考城、冤句、乘氏、南华、成武六县。五代因之。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改曹州为兴仁府,辖济阴宛亭(哲宗元六年改冤句县为宛亭县)、乘氏、南华四县。据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卷九·左山考》,及实地考察,宋之兴仁府及其郭下济阴县均在左山西南五六里处即今曹县北申楼乡堤上范村一带。

    金代,太宗天会七年(1129改兴仁府为曹州,州治仍设于济阴县,辖济阴、定陶东明三县及濮水一镇。大定八年(1168),曹州城为水湮没,随将州治及其郭下济阴县迁至古乘氏县,即今菏泽市。

    元代,曹州及其郭下济阴县仍居乘氏(今菏泽市)。州辖济阴、成武、定陶、禹城、楚丘等五县。

    明代,太祖洪武元年(1368)将济阴县并入曹州,不久,因水患将州治由乘氏(今菏泽市)迁至曹县西北安陵集(今属菏泽市)。洪武二年(1369),又因水患将曹州治由安陵集迁至盘石镇,即今曹县城,并将盘石镇东南的楚丘县(治所在今曹县安蔡楼乡的楚天集洴并入曹州。洪武四年(1371)降曹州为曹县。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于乘氏旧地(今菏泽市)复设曹州,辖曹县、定陶两县。

    清代,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升曹州为曹州府,下辖菏泽(府治所)、曹县、定陶、单县、成武、钜野、郓城、范县、观城、朝城十县和濮州一州。

    民国 ,1912年民国建立后废除州府制,先置曹濮道后改置专员公署,治所均在今菏泽市,曹州之名亦不复存在。

    引用文献,山东省省情资料库,《曹县志》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
  • 手机用户69661082030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